《教学原则》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见考点,也是教育学的常考章节之一,而且经常会出现在案例分析题中,难度较大,下面是有关教学原则的案例分析题,供大家自我测评和练习使用。
在上课时,林老师在给学生讲“磁铁”之前演示了一个小“魔术”:一盆水中游着一只“小鹅”(标本),林老师手里拿着一块面包吸引“小鹅”,“小鹅”就紧紧跟着面包转。学生都感到很惊奇。林老师边演示边问:“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?”学生响亮地回答:“想!”这时林老师就从“小鹅”的嘴里取出一块铁片,又从面包中间拿出一块磁铁。然后他向学生演示了磁铁的作用,让学生观察、讨论,并总结出磁铁的特性。接着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运用了磁铁,并让学生思考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。学生纷纷举着回答。
(1)案例中的林老师主要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?
(2)林老师的做法对教师教学有哪些启示?
常听到一些老师说:“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、筋疲力尽,可是一提问题,并非‘一石激起千层浪’,举手如林,学生们往往不是不知所措,就是茫然无语,鼓励也不起作用,后只能是自问自答了。真搞不懂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多么如此差劲。”老师不由自主地把问题加在学生身上,无辜的孩子在不觉间被扣上了“问题生”的帽子。问题:结合材料,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。
人们常说“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”,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(B )。
A.连续性特点 B.创造性特点 C.长期性特点 D.性特点
【】B。解析: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。“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”指教学是有规律有方法可循的,但是教学中没有固定方法,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的方法,也就是教育方法上不要墨守成规,要不断更新,体现了教师劳动创造性的特点。因此,B选项正确。
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,故本题选择B选项。